国金证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8月27日起,对新开立的除北交所以外的标的证券融资合约的保证金比例进行调整,由原来的80%上调至100%。此次调整仅针对新开合约,存量合约仍按原有比例执行,实行“新老划断”原则。国金证券在公告中特别提醒投资者,调整将影响信用账户的保证金可用余额,建议投资者充分了解相关变化。
记者向多家券商核实后了解到,此次调整仅为国金证券基于自身经营策略的个体行为,并非行业普遍现象。目前,包括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在内的头部券商及部分中小券商仍维持80%的融资保证金比例,且未收到监管层关于全行业调整的通知。华创证券非银团队分析认为,国金证券此举可能与其近期经营杠杆管理有关,属于业务端的常规调整,并不代表行业趋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保证金比例上调意味着融资交易的门槛提高。举例来说,原先投资者以80万元保证金可融资100万元,调整后则需要100万元保证金才能获得相同融资额度,这将增加资金占用成本,并降低杠杆倍数。而从券商角度来看,更高的保证金比例有助于降低业务风险,减少因投资者违约带来的潜在损失,从而维护经营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A股两融市场交易活跃,自8月11日起融资余额已连续12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市场杠杆水平整体可控。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邢自强指出,目前两融余额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仅为4.8%,低于2015年峰值水平,且融资交易额占市场成交量的比重仍处于历史均值附近。银河证券策略团队也强调,尽管两融规模增长,但其占流通市值和成交额的比例均未出现异常波动,市场风险整体稳健。
针对市场上关于“保证金比例上调可能引发降杠杆利空”的猜测,方正证券金融团队表示,历史数据显示,融资保证金比例的调整更多是风险调控工具,而非决定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例如,2015年11月保证金比例上调后,沪深300指数短期波动有限;而2023年9月比例下调时,市场也未出现持续性上涨。当前,A股两融业务的投资者参与度和杠杆使用率均处于合理区间,政策干预的必要性较低。
综合来看,国金证券此次调整属于个别券商的自主决策,对市场影响有限。投资者无需过度解读,但仍需关注自身融资成本变化,合理规划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