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金新闻>正文

四部门联合实施AI生成内容标识新规 2.3亿用户需注意内容标注要求

时间:2025-09-02作者:中金在线阅读:37分类:财金新闻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同制定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9月1日正式实施。这项新规要求所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内容必须进行明确标识,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1.png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完成国家级备案的大模型产品达490余个,在省级网信部门完成登记的大模型超过24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国内用户规模突破2.3亿人次。新出台的"标识办法"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定义为运用算法技术产生的文本、图片、声音、影像及虚拟场景等数字化信息,要求采用显性标注与隐性标识相结合的双重识别体系。其中显性标识需直观展示在内容显著位置,而隐性标识则通过数字水印、元数据等技术手段嵌入内容底层。

  新规特别强调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要求各服务平台在内容上架前必须完成生成合成标识的审核验证。对于未按规定标注或存在人工智能生成特征的可疑内容,平台须自动添加"疑似AI生成"的风险提示标签,从传播源头构建虚假信息过滤机制。这项规定与此前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形成有机衔接,共同构成我国人工智能内容治理的完整制度框架。

  在实施细则方面,办法要求服务提供商在办理算法备案、安全评估等法定手续时,需同步提交包括数字水印加密方案、元数据结构标准、服务商识别代码等关键技术参数。这些数据将形成可追溯的监管链条,当发现违法违规内容时,监管部门可通过技术手段快速定位内容来源,精准追查相关服务商或终端用户的法律责任。专家表示,该制度的实施将有效遏制AI技术滥用,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