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晚,深圳市龙光控股有限公司公告宣布,公司旗下21笔境内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重组方案获得投资人表决通过,总计219.6亿元的本金余额成功纳入重组计划。这距离该公司6月20日公布重组议案仅过去20天,标志着龙光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第二次境内债务重组安排。
在龙光快速推进的同时,多家房企的债务重组亦取得显著进展。记者了解到,7月8日旭辉控股向境内债券投资人发布了重组方案的全面优化版本,其中现金回购上限提升至2.2亿元,回购价格提高至债券面值的20%;时代中国宣布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获超90%债权人投票通过,即将进入法院聆讯阶段;正荣地产也于6月底披露正在制定涵盖境内外债务的新重组计划。
行业统计显示,当前房企债务重组呈现加速态势。截至目前,已有融创、富力、绿地、远洋集团等至少14家房企的债务重组或重整方案获得通过。融创、金轮天地等企业境外债重组也基本获得债权人支持,即将进入聆讯程序。
降杠杆成为本轮房企债务重组的突出特征。 据市场分析,相比以往以展期为主的模式,当前方案更注重实质性削减债务规模。融创通过债转股模式预计化解约600亿元债务;旭辉削减境外债务规模预计达379亿元,占其境外债务总额的66%;碧桂园重组后债务预计减少约110亿美元。多家房企采用债转股、股权置换及提高削债比例等方式缓解债务压力。
对于重组提速现象,业内专家认为多重因素共同促成。中国企业资本联盟柏文喜指出,2025年房企到期债务高达5257亿元,偿债高峰压力迫使企业加快重组步伐。中指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补充道,债权人对回收预期的调整、政策支持以及保交楼资金的介入,均提升了协商成功率。随着新房销售尚未企稳,分析师普遍预计偿债压力大的企业将继续推进重组进程,削债比例提高或成普遍趋势。
尽管债务重组为企业赢得喘息空间,但多位分析人士强调这仅是迈出困境的第一步。刘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组成功有助于缓释风险,但企业真正走出危机仍需依赖市场回暖与经营基本面的改善"。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亦指出,金融机构对曾出险房企的信心重建将是缓慢过程,企业需在激烈竞争的一二线城市中补充优质土地储备、提升运营效率,并持续展示经营改善的实效,方能真正重获新生。
惠誉评级石露露特别提醒,未来市场的复苏或将集中在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而这些区域已成为各类房企争夺的焦点,重组房企能否成功获取核心城市资源,将成为决定其中长期发展的关键变量。债务重组的完成开启了纾困之门,房企的全面复苏之路仍需市场检验与经营能力的实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