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赵付科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这一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长远战略谋划能力,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保障。
赵付科指出,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实施了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完善,形成了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高效有力的执行体系、严格规范的评估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党和国家能够准确把握发展阶段特征,科学研判国内外形势,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规划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赵付科分析说,这一制度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又注重发扬民主;既立足当前实际,又着眼长远发展;既保持战略定力,又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实践证明,五年规划制度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智慧和经验的集中体现。
赵付科特别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规划制度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规划编制过程更加注重科学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规划内容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强调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规划实施更加注重法治保障,强化评估监督。这些创新使五年规划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谈到"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赵付科表示,当前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重大战略任务扎实推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五年规划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赵付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五年规划制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规划的战略导向功能。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五年规划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专项规划等有机衔接,形成更加完善的规划体系。
"五年规划制度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赵付科最后表示,这一制度创新为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为解决人类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