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正式启动,首期两批债券合计1210亿元成功发行。这标志着中央政府运用创新型财政工具支持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入新阶段。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重点推进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工具落地见效。
政策工具升级呈现三大特征:
一、战略布局长远化
自2024年起实施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已成为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支柱。首年发行的1万亿元国债中,70%投向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重点安全能力建设,30%用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功撬动消费市场增长。2025年发行规模扩大至1.3万亿元,其中8000亿元强化"两重"领域支持,5000亿元扩容"两新"政策实施范围,政策延续性与扩张性并举。
二、消费拉动精准化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特别国债支持力度显著增强。2025年专项额度提升至3000亿元,较上年增幅达50%,通过中央财政预拨、直达补贴等创新机制,实现政策红利快速释放。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带动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形成"补贴到位-消费激活-市场回暖"的良性循环。
三、资金管理科学化
本年度特别国债发行采取分21期、跨期限品种的组合发行模式,统筹平衡市场流动性需求。在资金使用层面建立"全周期穿透式监管"体系,从项目遴选、资金分配到效益评估形成闭环管理。同时注重与中央预算内投资、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协同发力,构建多元化政策支持矩阵。
随着特别国债资金陆续到位,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
• 投资端: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建设
• 消费端:构建"设备更新+以旧换新+循环经济"的消费促进体系
• 民生端:强化就业促进、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民生关联度
当前政策实施需着重把握三个关键点:强化财政货币协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建立项目动态评估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消费补贴直达机制防范资金沉淀。通过政策工具的精准投放和效能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正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