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4月9日凌晨,美国正式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启动"对等关税"政策,这场由特朗普政府主导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在掀起全国性囤货潮。沃尔玛和好市多的货架前挤满抢购面粉、电子产品和卫生纸的消费者,高露洁牙膏和橄榄油等耐储商品成为抢手货——这幕似曾相识的场景,正重演新冠疫情时期的供应链焦虑。
据供应链专家Manish Kapoor观察,关税政策正在唤醒人们对于"空货架"的集体记忆。"虽然尚未达到疫情时的疯狂程度,但成本上涨预期已引发预防性囤货。"这位GCG公司创始人指出,当前消费者行为与2020年供应链中断时的应激反应如出一辙。数据显示,仅过去一周,全美主要零售商的大米、罐头类商品销量激增180%,部分电子产品的预购订单已排至六月。
经济学家敲响双重警钟:一方面,税务基金会测算显示新关税将在十年内吞噬3.1万亿美元国民财富,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年均负担2100美元;另一方面,哈佛大学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警告,政策落地后经济衰退概率已飙升至50%临界点。服装业者Angelo Barrio的购物车里塞满20瓶橄榄油和半年用量的日化品,这位提前三个月开始囤货的纽约客坦言:"我们正在为特朗普经济学的连锁反应买单。"
尽管白宫宣称关税将重振制造业,但现实数据揭示另一番图景:进口商已着手削减30%的海外订单,同时将60%的关税成本转嫁终端市场。沃尔玛供应链系统显示,来自越南的服装和墨西哥的食品罐头报价单周涨幅达15%。更值得警惕的是,芝加哥联储的物价预警模型显示,若恐慌性采购持续,核心CPI可能在二季度突破5%关口。
当退休教师玛莎·威尔逊在超市对比第五个品牌的燕麦价格时,她或许并未意识到,这场由关税引发的消费行为异变,正在改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也为2024年大选埋下新的经济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