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外汇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欧元在欧元区经济基本面尚未显著改善的背景下异军突起,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截至6月27日,欧元兑美元汇率突破1.17关口,较年初累计升值超过13%,逼近2021年历史高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全球货币政策分化、贸易格局调整和资本流动转向等深层次变化。
货币政策差异成为推动欧元升值的关键动力。欧洲央行在过去一年实施8次渐进式降息,同时坚持强调汇率稳定的政策立场,与美国货币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美联储因国内政治因素陷入降息时点的争议,市场甚至传出白宫可能干预央行人事任命的传闻,导致美元信用受损。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明确表示,维持汇率稳定是控制通胀的重要考量,这种"被动鹰派"姿态意外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
能源价格回落显著改善了欧元区外部收支状况。数据显示,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已从2022年每兆瓦时300多欧元的峰值回落至目前不足40欧元。能源成本下降带动欧元区经常账户自2024年起由负转正,今年前四个月更实现71亿欧元货物贸易顺差,创下近五年最佳表现。德国和荷兰对亚洲市场的清洁能源设备出口呈现两位数增长,为贸易改善提供了新动能。
国际资本配置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根据《2025年全球公共投资者报告》,16%的央行计划未来两年增持欧元资产,比例创五年来新高。法国巴黎银行研究报告指出,与绿色转型相关的欧元债券尤其受到主权财富基金青睐。这种趋势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欧元区财政纪律和绿色发展前景的认可,以及对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
欧元持续走强对区内经济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德国机械制造、法国农产品和意大利奢侈品等出口行业面临利润压力;另一方面,进口成本下降缓解了通胀压力,居民实际购买力提升有望刺激内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警告称,欧元单边升值可能引发亚洲货币竞争性贬值,增加全球贸易体系脆弱性。
分析人士认为,欧元此轮升值仅是价值重估的开始。欧元能否持续走强,最终取决于欧元区经济基本面的改善程度,以及欧盟在财政金融一体化方面的改革进展。当前形势表明,国际货币体系正在经历深刻调整,欧元作为美元替代选择的潜力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