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出台《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通过强化信息披露、销售匹配及风险提示等监管要求,为商业银行代销业务构建规范化发展框架。该办法将于2025年10月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小银行理财代销业务进入强监管周期。
行业格局加速重塑
目前我国4000余家中小银行中,多数机构因未获理财牌照,正加速向代销市场转型。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已开业的31家理财公司中,29家已突破母行渠道限制,积极拓展第三方代销网络。以浙江瑞安农商银行为例,通过与8家理财公司合作,累计实现代销规模81.5亿元,成为区域性银行转型的典型样本。
监管补位发展短板
当前中小银行代销业务面临多重挑战。中国银行研究院杜阳指出,部分机构存在"重销售轻合规"倾向,导致客户风险评级与产品复杂度错配,叠加自身尽调能力不足,使得代销产品良莠不齐。普益标准数据显示,尽管行业存续规模已达29万亿元(截至2025Q1),但中小银行代销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较行业均值低0.3-0.5个百分点。
转型路径渐趋明晰
在监管倒逼与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中小银行正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构建"平台+定制"服务体系,与头部机构形成互补合作
强化县域市场深耕,利用地缘优势覆盖长尾客群
打造专业投顾团队,客户服务向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升级
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匹配提升服务效率
普益标准黄诗慧预测,随着2026年存量理财清理时限临近,中小银行代销业务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35%,三四线城市将成为主要增长极。未来行业或将形成"全国性机构产品供给+区域性银行渠道下沉"的协同发展格局,推动理财市场集中度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