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杭州市民张先生在延安路周生生专卖店购买了总价47.8万元的黄金饰品,包含两条1000克投资金条和若干工艺金饰。监控视频显示,当时店员使用电子天平现场称重并开具质保单,然而当张先生前往中国黄金隔壁门店复称时,发现实际重量比购买时少了32克,按当日金价折算差额达1.8万元。
涉事门店经理王莉向记者出示了计量器具年检证书:"我们的天平每季度都接受市场监管局检测,误差范围在±0.01克内。"但消费者拍摄的视频显示,同一块金条在不同门店称重结果确实存在差异。杭州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介入调查后,在涉事天平内部发现了磁性干扰装置。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调查,并对同商圈7家金店展开突击检查。
这起事件暴露出贵金属交易中的监管盲区。浙江省消保委秘书长韩志斌提醒:"购买大额黄金时应要求商家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并现场核对称重器具的检定标签。"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杭州共受理黄金消费投诉47起,同比增加65%。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商家会通过调节天平灵敏度、使用特殊托盘等方式克扣金重,消费者维权时往往因证据不足陷入"罗生门"。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计量法实施细则》,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张先生已委托律师提起诉讼,要求三倍赔偿共计143.4万元。记者回访发现,涉事门店现已更换为带防作弊功能的智能电子秤,并公示了实时联网的称重数据。随着暑期婚庆旺季来临,贵金属消费进入高峰,这场风波或将成为规范行业秩序的转折点。